
个人简介
毛蕊,女,汉族,1988年3月出生于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,中共党员,陕西师范大学文学博士,研究方向为先秦两汉魏晋六朝文学。现为新疆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中文系讲师、硕士生导师。

教学业绩
踏上工作岗位以后,我一直坚持贯彻母校陕西师范大学的教育理念,在教育工作中坚持育人为本、德育为先,把学生优良品德的养成始终置于教育教学工作的首位。同时传承陕师大“扎根西部、甘于奉献、追求卓越、教育报国”的“西部红烛精神”,坚持把教育回归到塑造灵魂、塑造生命上,着力培养学生做高尚的人,纯粹的人,脱离低级趣味的人,有益于党、国家和人民的人。从教四年多来,先后为本科生讲授《文学评论写作》《中国古代文论》《中国古代文学史》《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》等课程,为中国古代文学方向硕士研究生讲授《中国古代诗词鉴赏》课程。

教学奖励
2019年获新疆大学人文学院教师教学竞赛二等奖;2022年获新疆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;2022年获新疆大学第二届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。

教学理念
在教学过程中,结合学生的特点,我鼓励他们要严格要求自己,希望他们听党话、跟党走,立大志、行大道,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,不断激发社会责任感、家国使命感,为党和人民建功立业。如何才能实现为党和人民建功立业的大志向呢?我对他们有两点要求:一是勤奋好学,要努力使自己拥有扎实的学识。勤于学习、敏于求知是一个学生的基本功,只有练好这基本功,才能有真才实学服务于国家和人民。二是修养德行,做灵魂高贵的人。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要实现这一点,可以说有“先天优势”。文学能够夯实学生的价值根基,养成积极向上的发展潜质。在教学中,我以作品为基础,常从体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主题和文本出发,去浸润、渗透、影响学生,希望他们能将这些传统道德因子内化在自身修养上,因为教育的最高境界是促使学生自我教育。

教学感想
四年的教学和班主任工作让我明白:教育学生一是要真心对待学生,要站在平等的角度看待学生,教师不是绝对权威。二是要真心热爱学生,关心学生,关心他们的生活,关心他们的心理,关心他们的现在,还从长远的角度考虑,关心他们的理想。三是要允许学生犯错误,犯小的错误。我会严格要求他们,但不会强求其立刻产生正向改变。一时不能使学生变得很好不是教育的失败,但一定要促使他们向好的方向努力,这才是教育的意义所在。四是对不同程度的学生,不能一把尺子去衡量,要因材施教。教育首先要使学生感到快乐,不能只是过多地加重负担,学生终究都是受教育者,而我作为教育者,应当因势利导,不能急于求成。五是作为文学课程的教师,经常提醒自己和学生:文学最好的标签是“人学”,学习文学最大的乐趣首先在于自我的调适和满足。学生可以不奢望自己能有“惊天地,泣鬼神”的壮举,却可以期望舒适逍遥的未来。我们应该坚信:真正的努力,是“三更灯火五更鸡,正是男儿读书时”“学向勤中得,萤窗万卷书”“富贵本无根,尽从勤里得”的勤奋;是“少年辛苦终身事,莫向光阴惰寸功”“纸上得来终觉浅,绝知此事要躬行”“问渠那得清如许,为有源头活水来”的踏实;是“业精于勤荒于嬉”“读书谓己多,抚事知不足”“欲穷千里目,更上一层楼”的精进。“好风凭借力,送我上青云”,我也希望能做学生的“六月息”,陪他们“扶摇直上九万里”。
总之,用我导师刘生良先生的话来说就是:“无论何时,无论何地,学生的事,教学的事,都是天大的事,又是我分内的事,是我要用良心承担起的责任。”

供稿:毛蕊
编辑:郭清新
编审:丁鹏飞 古再阿依·阿布都米吉提 任博琳
终审:邹赞
